-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东河村11号3楼301
- 邮箱:
- 631469910@qq.com
- 电话:
- 13356668775
- 传真:
- 13356668775
开云真人开云真人在绿荫下漫步,在长椅上晒太阳……今年江苏省推进的80个“乐享园林”民生实事项目中,包含我市将实施的6个项目,分别为市区乔家湖路口袋公园、沛县汤沐园口袋公园、睢宁县润景嘉苑口袋公园、邳州市尚品园口袋公园、沛县歌风路绿化工程、新沂市新临社区公园。这些项目年内竣工后,将为群众营造可休憩、可健身的高品质绿色空间。
近年来,徐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如今,行走在徐州街头,不难发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逐步实现,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已然崛起,绿色所带来的幸福感已深深融入每一位徐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徐州不断开展“增绿”行动。截至2023年年末,徐州建成区绿地率达42.16%、绿化覆盖率为43.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5平方米。生态绿色已成为徐州城市发展的“主色调”。
“自从家附近建了这个免费的公园,我每天都出来散步放松,真是惬意极了。”云龙区新城片区的居民周先生对拥有这样一个城市公园感到非常高兴。他常去的大龙湖公园,正是徐州向公众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园绿地之一。
上个月,大龙湖(东岸)增加了开放共享面积59000平方米、开放林下空间1000平方米、草坪面积58000平方米。
“这里很快就要打造成一个大龙湖休闲公园,计划分为亲子休闲区、公园活力区、能量草坪区、欢畅运动区,配套服务将进一步提档升级。”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徐州市民身边的小公园多起来了,今年徐州还将新建改造6个公园,继续为群众营造可休憩、可健身的高品质绿色空间。
公园为邻,绿意随窗。一轮轮的绿化改造与品质提升,为徐州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自然、健康和谐。
近年来,徐州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计划均衡布局多个社区公园,以打造便捷、舒适的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为目标,让市民能够在短距离内享受到绿意盎然的休闲空间。
为了有效推进这一计划,徐州出台《徐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徐州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管理指引》以及《深入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为徐州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不仅是一个生态工程,更是一个关乎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项目。
“如今在挑选房源时,绿化环境无疑是我看重的考量点之一。”市民王先生说,“我会细致地观察周边的植被情况,以及整体的绿化布局。”
2024年2月,市资规局与市住建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徐州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的若干措施》,从政策的角度,强调了高品质住宅需要强化住区绿化景观设计。
近年来,徐州市先后实施了迎宾大道、三环南路、城东大道以及徐韩公路等快速路绿化工程,依次串联公园、绿地、河湖及社区,深入推进山水与城市、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兼具市民绿色出行、生物迁徙、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功能,初具“两带一环四廊”的绿道空间骨架,初步形成“城市休闲型绿道”“滨水游憩型绿道”“公园休闲型绿道”等各具特色的城市高品质绿色开放空间。
“现在我们城市的绿化真是越来越好了,开车在路上,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树木和花草。不仅让城市看起来更加美观,连空气都清新了许多。”市民杨先生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开车,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如今的徐州,真正实现了“城市之中有公园”到“公园之中建城市”的理念转变,为市民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绿色生活环境。
绿色是城市的底色,“无废”是让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内核。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徐州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制度保障、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徐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与《徐州市快递业促进条例》相继实施,结合已有的《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和《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共同为徐州市建设“无废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法规支撑和制度保障。
处置能力、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据徐州市无废办相关数据,5年来,徐州“绿循环”成效明显,目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97%,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全量安全处置。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的48项考核指标,达标率100%、14项体系任务及10项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城市绿色底蕴更加深厚。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月星环球港、贾汪吾悦广场等5家商业综合体申报国家级绿色商场。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市区基本形成“4+8+85”三级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网络节点。截至2023年底,徐州市共有营业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货车1738辆,较2020年增长2758.7%。
徐州市无废办负责人表示,2024年,徐州市将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